所有音樂僅供試聽﹐請於試聽後24小時內刪除。請購買正版支持您喜歡的歌手! all tracks are for previewing only. please purchase the album to support your favourite artists! click for a list of updates! 華語專輯chinese 日語專輯 japanese 韓語專輯 korean 英語專輯english

Tuesday, February 05, 2008

台灣的研究所究竟是啥?─── 返台僑生的ㄧ封信

時逢每年台灣大學院校碩博士班海外招生之際,亦碰巧與新年和學期末同時,筆者認為有必要借機回顧開學迄今的個人經驗,以供考慮是否返台升學的家長與莘莘學子參考。回顧過往,一年前,筆者與當下盯著螢幕上的申請書的家長與準畢業生有相同的疑惑:台灣的大學是什麼?研究所如何?師資與內部資源如何?對眾家長與學子更重要的問題可能是:我的中文能力夠嗎?能應付課程嗎?老師難嗎?台灣學歷有價值嗎?─── 我能畢業嗎?上述皆非易答之題,且許多牽涉到教育制度、社會環境等大問題,但筆者希望僅以至今自身體驗為鑒,簡單地探討上述問題,提供淺見。

筆者與現正考慮返台升學的學生們有大致上相同的背景,自幼於他國成長,長期居住他國。筆者大學時就讀卑詩大學(UBC),主修國際關係,於四年畢業。由於卑詩大學無國關研究所,且家人有意返鄉,台灣亦正提倡對外招生,台灣的研究所自然被筆者納入考量內。與今年相較,去年政治相關學系開放的名額較少,國關領域的名額更屈指可數,因此筆者填寫申請表時,心裡並無太大掙扎,以國立大學相關科系填起。筆者曾考慮轉換科系,但基於北美研究所大多優先考慮本科學生的考量,故保守性地針對政治系申請。三月申請,六月放榜,筆者被國立中興大學錄取。筆者於七月中返台,準備入學相關事宜,探視學校環境,九月入學。

由於長期居住國外,初入學時,筆者與初入大學時的生澀之姿相似,全副武裝,戰戰兢兢地面對所有的人、事、物。或許久居加拿大,習慣了當地較冷淡與各保其身的社會型態,對於返鄉後,陣陣窩心的人情味,實倍感不知所措的溫馨。班上同學相處和樂融融,其並未因筆者的特殊身份而排斥筆者,反而邀之與其同樂、共遊、談天等,建立了良好的友誼。關於所上的前輩,皆以「學長姐」稱呼,已示對其的尊重;所上前輩亦與後輩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然而,身為系上唯一的僑生,筆者認為之所以自己能無太大衝擊地融入其中,全賴中文的溝通能力與自身的謙卑。當然,若與台灣當地學生的中文程度相比,不足稱奇,但中文的運用與低調的作風有助於拉近與同學和老師間的距離,更容易適應當地文化與學生生活。反觀外籍生,所上本屆來了四名,但由於不諳中文,使他們與當地生存有距離感;加上文化背景的不同,容易造成誤解,融入台灣的生活型態更是難上加難。雖然僑生也可能會被另眼看待,偶爾被蜚語中傷,但筆者深信實際的行動與努力會為他人所肯定的。簡而言之,中文是必要條件,於文科和社會科學更僅為基本條件。

關於學校本身,筆者相信許多讀者對台灣的大學比筆者了解更甚,今網路資訊也頗為充裕,於此便不多談。就筆者個人觀感而言,學校名聲固然重要,其名聲背後必有其因,但學費、興趣、生活便利等因素皆需納入考量,使最後的選擇更能符合個人需求。筆者去年獲取錄取通知時,僅被中興大學錄取;聯招會採由前至後的錄取方式,僅分發一名額,因此填寫申請表時需格外慎重。另一方面,關於上課情形,上課方式皆採討論班形式進行,老師皆以中文授課。許多大學雖提供英語課程,但此項作法似乎剛實行,制度尚未建立,英語課程不多,故仍以中文課程居多。然而,以國關為例,許多課程採用英文的原文講義,報告也可以英文撰寫,因此中文程度稍差的學生不必過於憂心。課程難易依個人的適應能力而定,學生僅能全力以赴。

最後,筆者認為返台升學最需考慮的重要問題為:台灣學歷的價值在哪裡?或許對於許多習慣西方文化,追求名校學歷的學生而言,不僅台灣,他國學歷的相對價值均有限,但筆者認為台灣學歷還是有一定的價值存在。固然台灣當下學歷氾濫,社會的學歷需求亦驟升,但對於僑生而言,入讀台灣的研究所有助於對台灣文化,甚至中華與東方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對於滯立於東西文化的分界線與人生的交叉口的華裔準畢業生,台灣的研究所提供的是一種久被遺忘的東方思維,能與西方思想匹敵的另一種思考方式。於東西文化正求互相了解、合作與發展之際,僑生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對東西文化深刻的體認為單一文化學生所無法理解的。面對國界敞開的世界,對不同文化的了解為基本條件;一昧地浸身於單一文化中可能不自覺地使祖國或異國文化的精隨成為盲點,縮限自己的視野,枉費僑生的特殊地位與優勢。

另一方面,對有心繼續深造的學生而言,台灣的研究所無疑提供與他國大學,尤其是亞洲學校,接軌的一個跳板。逞地利之便,透過台灣的大學與韓國、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等地學校進行交換學生的途徑多不勝數,走訪台灣各大學的機會也隨之遽增,與諸多北美學校相較,有過之而無不極。再者,許多學校皆提供獎助學金、工讀機會、語言學習管道等資源,與北美大學的校內生態大不相同,僑生可善加利用。僑生於校內可加強自身的中文能力,並透過工讀機會賺取生活費與學費,於校外可感受台灣人情味濃厚的社會氣息,以及踏訪各旅遊勝地,感受台灣文化,學習與休閒兼得,何樂而不為。僑生與赴他國留學的台灣本地生和赴台就讀的外籍學生最大的差異即為其所須扮演的中間人角色:雙方之間的溝通管道,連結東西文化的橋樑。倘若具備若干條件,豈不為一項罕見的競爭優勢?橋頭相接利之於人,惟恐無木擔此大任。

(筆者現為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一生。)